明珠才说一句,门外忽然传来管事声音:「大人,吏部尚书科尔坤大人到了。」
「此时正是官员年考的时候,他不在吏部坐镇怎么跑出来了?」傅伦不解地看了熊萧一眼。
熊萧摇头,与傅伦一起看向明珠。
科尔坤很快被人请进来,一口茶水没喝,便将陈廷敬刚刚递上去的奏摺告诉了明珠。
「什么?」不等明珠说话,傅伦先跳起来,「户部没钱,找得着别人吗,凭什么让大阿哥领衔去催债!」
国库里银子是皇上借出去,借都是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。借时并没说什么时候还,国库空虚也不是一日两日,凭什么河道缺钱就要找人催债!
河道缺钱,即便要催债,也应该找太子,关大阿哥什么事!
钱好借,债难还,催债明显是要得罪人,陈廷敬推荐大阿哥可真敢想。
「大阿哥年后就要随皇上亲征,陈廷敬专挑这时候递上奏摺,是何居心?」明珠心中一动,紧接着右眼皮狂跳。
作者有话要说:
明珠:这是要断了大阿哥上升通道啊。
第66章悲喜事
大阿哥是庶长子,虽然居长,却在出身上矮了太子一大截。
太子头脑随了皇上,课业比大阿哥优秀。莫说大阿哥,便是其他皇子全都加在一起,也难望太子项背。
勤奋在天赋面前一文不值。
所幸大阿哥骑射功夫与太子不分伯仲,皇上御驾亲征,太子被牢牢绑在监国位置上动弹不得,等于将军功让了出来。
这也是明珠看好大阿哥,并且愿意押宝原因之一。
大清以弓马得天下,八旗不看出身,只看军功。
不然太祖薨逝之后,留下那么多嫡子,为何最后是庶出太宗皇帝继位。
另外皇上有春秋,而太子锋芒正盛,太子越强,皇上越容易生出猜忌之心。
六年前皇上御驾亲征噶尔丹,太子监国几乎没有纰漏,唯一可指摘的是自作主张救了灾。
政令下达之快,到位之精准,救灾之及时,便是皇上亲自来也不过如此。
太子过分优秀,既说明了皇上教子有方,也向世人证明朝廷有皇上没皇上都一样,太子早已具备了治理国家的能力。
只等皇上驾崩继位。
要知道那年太子才十六岁,皇上也才三十六岁。
所以才有太子奉召侍疾,遭皇上训斥,中途被遣送回京的事件。
皇上对太子戒心早已有之,按照历史发展规律,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加深,直到全线崩盘,废黜储君。
一切都有迹可循。
若大阿哥能在围剿噶尔丹战场上立下战功,以皇上偏爱平衡术性格,与太子此消彼长之下,未必不能一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