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不用他使眼色,母亲整寿赵如媛肯定也是要回去的,她就跟大嫂说了自己回去的日期。
挂了电话后,她丈夫凑过来说:“我们正商量那件事,大嫂刚好打电话来,这不就是缘分?可见老天爷也是赞同的,要不大嫂以往给你打电话都是晚上打,为什么偏偏这时候打来?”
“你少给我说这些封建迷信的东西,那事我还得再想想,可不能把我姐给坑了!”
她丈夫凑过去给她捏肩膀:“行,你好好考虑,其实你仔细想想就知道,那不是坏事,姐以前帮我们,我肯定不会坑她。”
赵如媛嫌弃把他拍开:“少来了!说什么不会坑我姐,可现在我们这一片,谁不知道那块地已经是废地了!”
“那也不一定啊,万一……”
“你先闭嘴,别说话!我再好好想想。”
第141章
邓细妹跟儿子儿媳还有女儿们千叮咛万嘱咐,他们几家刚过上好日子没几年,要懂得惜福,虽然是整寿也不用搞得多隆重,一家子聚在一起吃个饭就行,就像她和老头子五十整寿的时候一样。
可现在日子好了,物质条件丰富。
四个子女里,三个兜里都有余钱,还有个手艺特别好的女婿在,再怎么不隆重,能置办的菜色,也比以前他们五十整寿的时候好很多。
毕竟他们五十整寿的时候已经是九几年。
那时候他们几家经济条件都很差,一桌菜也就跟那年代过年时的年夜饭差不多的水平,真就是全家聚一聚、吃一顿饭就完了。
现在的不隆重,比那时候镇上隆重办整寿的人办得还要好。
只是请了血缘比较近的近亲们,就差不多有三四桌。
再加上赵如月姊妹几个,带着丈夫孩子来,加上父母和哥哥一家,又是至少两桌。
还有跟他们父母走得近,互相帮助过的邻居、父母的老朋友。
这些老朋友跟他们父母一样都上了年纪,难得能聚一聚,以后就是见一面少一面了,还是几十年的老交情,怎么也得请来,这又是一两桌。
另外再预备着一桌,以免临时有计划之外的人来。
别人特地来给祝寿,哪怕自己没邀请他们,在这种好日子,作为主家也不能说,我家没吃的了,你把礼物放下就走吧?总得让别人吃个饭再走。
这一算下来,怎么算都至少得预备够十桌的菜。
几个子女商量过后,就定下了十桌的菜量。
邓细妹嘴上说着,十桌每桌算十个人就是一百个人,哪有可能来那么多人,这样太铺张了,别搞这些。
可儿女们坚持该请的人一定要请,她拗不过,只好随他们了。
转头出去跟人说这些的时候,语气像是带着埋怨,嫌儿女大了不听话,可那脸上的笑,压都压不下去。
听人家说那是她儿女孝顺,才想给她好好办,别人想办还没那个福气,儿女这么孝顺,以后她只等着享福就是了。
邓细妹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,她只可惜二女儿送自己的金项链没法拿出来给别人看。
虽然儿女孝顺自己让她很高兴,可她也记着自己还有个女儿现在日子依然不太好过。
也不是说揭不开锅,现在镇上揭不开锅的人家几乎没有了,家家户户隔三差五都能吃上肉,只是大女儿家没有余钱而已。
现在大女儿至少不需要娘家接济,邓细妹已经十分欣慰了。
可是她要是把项链拿出来跟别人炫耀,倒像是在点其他没给自己送金饰的女儿一样,这可不是她想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