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赵如月娘家那边,人家可从来没给他们惹什么麻烦。
就说现在跟赵如月关系最不好的大姨子,之前虽然跟她闹得不太愉快,但是赵如月大姐的两个闺女一有空就来店里帮忙,她大姐也没说过什么。
有时候还会让孩子来的时候,顺便给带一些家里种的鲜嫩的青菜。
而且乡下孩子懂事早,别看这两个小姑娘一个不到十五岁、一个刚满十三岁,她们干活的麻利程度,可不比宁丹萍差。
原本他和媳妇儿也想给她娘家的几个孩子工钱,但是那几个孩子说什么都不要,家长也不许他们收,还不许他们留下吃饭。
所以宁绍明只能换着花样多做点好吃的零食投喂。
宁绍明话音刚落,宁时秋和宁时夏再次点头:“我们也听妈妈的。”
赵如月双手放他俩头上,把他们头发都揉乱:“你们两个机灵鬼,不让我都听你们的就不错了!下次遇到这种事,不许自作主张!”
他们很多事情她可以不管,放养式地让他们自己发挥,自由生长,但是涉及到她的事,她总能管一管吧?
两个孩子不好意思地笑,跟她保证以后不会这样了,有什么事想请妈妈帮忙,会提前跟她商量。
赵如月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,他们听进去了,不像有些孩子,一件事需要反复去教、反复去提醒很多遍都不一定能往心里去,做出的保证也一样,说过后转头就忘记。
心里不由感慨,自家的两个孩子确实是来报恩的。
赵如月不跟哥嫂商量了,直接对她哥嫂说:“绍明平时拉去夜市街摆摊装东西的平板车,应该也能拉电视,你们用那个车把这台拉走吧。”
等赵如月把后壳装上,宁绍明很有默契地转身,去帮他们把平板车拉出来了。
他擦了擦板子上面的灰后,不由分说地直接把那电视往车上一搬。
“好了,你们拖回去,晚点我去摆摊前把平板车送回来就行,明天我们抽空一起去营业厅找人拉闭路线,我去找人给家里装电话的时候看过,闭路费一个月二十六块钱,直接交一年有优惠,只要两百二十六块。”
赵鸿发和陈芳妮看看跟在他们身边,一脸期待的自家孩子,再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。
跟妹妹妹夫道谢后,赵鸿发硬是给了宁时秋和宁时夏一人一百,才在自家孩子的簇拥下,拉着平板车往家走。
他们离开前,赵如月拉了一下嫂子的胳膊,小声说:“嫂子,你等等,我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。”
陈芳妮停下脚步:“什么事?”
赵如月问:“买电视的钱省下了,你们要不要再买一台影碟机?”
自家两个小机灵鬼没弄到这两台电视之前,赵如月是这么想的:去市里买电视时,顺便再买一个影碟机送给娘家。
毕竟娘家几个孩子总来帮忙,却不收钱,她总不能理所当然地当做什么都不知道。
现在影碟机的价格也降低很多,便宜的一百多就能买到,她送一个两三百的影碟机,再送几张小孩子还看的电影碟片,也算是对娘家人的感谢。
不过现在送了电视,计划就又赶不上变化了,她再送影碟机她哥哥嫂子肯定不愿意再收。
现在娘家买电视机的钱省下了,倒是可以劝他们买一个影碟机,赵如月自己也打算给自家买一个,碟片她就可以多买几张送他们看。
影碟机对现在的人吸引力还是很强的,除了影碟机,还有音响,对现在的人吸引力也尤其大。
至于原因,赵如月自己也不太清楚。
她只知道,除清明和中元节之外,每逢过年过节,谁家要是有个影碟机和一对音响,肯定要从早上开始,一直开着放歌到晚上。
每当这时候,那户人家就能收获无数邻居和过路人羡慕的眼光。
陈芳妮听了赵如月的话,也是狠狠心动了。
他们前阵子卖葡萄卖了不少钱,手头比以前松快很多,而且买个影碟机可比买电视便宜得多。
一想到以后自己家一下子就拥有了电视和影碟机,陈芳妮这心就无比火热,感觉日子更有盼头了:“我回去跟你大哥商量一下,要是我们决定买的话,明天就把钱拿来给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