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如月和宁绍明异口同声:“果然是你。”
赵如月顿了顿也介绍了一下自己和宁绍明的名字,接着问道:“你家人身体和精神状态,现在好转一些了吗?”
张彦君笑道:“她的身体不太好,还需要继续调理,不过精神状态在回家后就好很多了,她经历过那些事,也没有放弃自己,以后打算有机会的话,还会继续念书。”
赵如月:“真是谢天谢地,苦尽甘来了,希望她以后都能平安顺遂。”
张彦君本身并不迷信,但对家人的关爱让他不由相信,这一家人是妹妹的福星。
妹妹能得到赵如月的祝福,他打从心里高兴:“借你吉言,我回去后会将你的祝福转告给她的。”
其实张彦君本意只是想来看看,帮助了自己妹妹的人家现在过得怎么样。
他们是否还有自己可以帮忙的地方,顺手帮一把后就离开,不去打扰人家的生活。
因为当初他接到那通电话时,在电话里跟这家女主人说过,只要找到他的妹妹,自己可以给她丰厚的报酬,如果没找到,但线索有用,也会给报酬。
让她有什么需求都只管提出来,只要是他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的,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,他一定做到。
可她却说不需要什么报酬,只要他来找人的时候,对这件事保密。
后来他顺着那通电话提供的信息,真的找到了妹妹。
而提供信息的人也果真没再给他家打电话,仿佛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样,显然恩人是真的没想过要什么回报。
可是张彦君的性格和教养不允许他做一个知恩不报的人。
那天来榕溪镇营救自己妹妹时,他除了自己带了一些人,也求助了榕溪镇所属的云山县相关部门的帮助。
并承诺过,等他成功把妹妹带走后,会给云山县因资金不足而停滞的工业园项目投资。
这次张彦君主要也是为了这个项目而来,工业园的位置就在城北。
如果城北要拆迁的内部信息没提前泄露出去。
赵如月夫妻俩买下那四间房后,再过两三个月就会接到拆迁的消息,根本不用那么折腾,他也不会特地往镇上走这一趟。
张彦君对这个地方的感觉十分复杂,这里有花钱买老婆的光棍,却也有帮助过他家人的好心人,他既无法单纯地憎恨这个小镇,也没办法对这个地方有好感。
“老板的厨艺那么好,你们有没有想过去更大的城市发展?”张彦君问。
“以前想过,后来还是觉得踏踏实实、稳扎稳打,比较适合我们这样白手起家的人。”宁绍明以前还真想过直接去城里开店。
可那时候他们夫妻俩,只是两个出去打过一年工的人,兜里有一点本钱,但他们没有一点开店的经验。
家里更是没有做过这一行的长辈教导引路,只能夫妻俩自己摸索着来。
可他们还有孩子要养,有些人觉得养一个孩子就是添一双筷子的事,给读到初中就不错了,可以出去打工挣钱了。
可他不愿意这么养自家的孩子。
所以在做什么决定之前,他的顾虑就比较多,得考虑万一失败的话,会不会委屈到老婆孩子。
看别人开店好像很容易,好像弄个门店,有个厨子,有人收钱招呼客人就行。
实际自己做了之后,才会发现并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。
怎样才能既控制成本,还能尽量维持出餐的品质?食材、耗材跟谁买划算,价格怎么谈?谈好之后又过一段时间,质量下降如何处理?
遇上吃饭不给钱还耍赖的怎么办?遇上收保护费的和故意找茬的又怎么办?
还有客人早上来店里吃东西,过去一天了,晚上回家肚子疼,还跑来说你家东西有问题的又该怎么解决?
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