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四个杯子蛋糕一共三块钱,今天新品上市送福利,再送你两个铜锣烧。”赵如月说着,手上已经把蛋糕给他装好递过去。
送的铜锣烧也一起打包好放在里面了。
司机高兴地接过来说道:“这个我家孩子也爱吃,幸好送了两个,要是只送一个,带回去他俩一准打起来,哪个哭了都难哄得很。”
赵如月笑道:“也是你对孩子好,一次给他们买四个,要是只买两个,就只有一个赠品了。”
司机走了之后,还在吃早餐的人也加快了速度,他们可都要赶这个司机开的这趟车。
几个客人里,也有三个人买了杯子蛋糕。
甚至有一个客人看过杯子蛋糕的样子,又买了一个尝过味道后,一次性买了十六个。
那客人声音带着些窃喜:“我正为今天去县城亲戚家带什么发愁呢,他家有孩子,送这个正好,看着不比县城面包店里的差。”
最重要的是,这不但好看,它还很便宜,那个量上来了,用来送礼就很拿得出手。
而且现在有福利活动,买两个杯子蛋糕,送一个铜锣烧。
他一次买十六个,店家还送八个铜锣烧,那铜锣烧他吃过,味道也很好。
这么一凑,相当于送了两样礼,够体面了,十六和八这两个数字也吉利。
只是这个客人一次性要的杯子蛋糕太多,宁绍明只提前做好了十几个,刚刚又卖出去了几个,剩下的就不够十六个了。
客人要赶第一班车,催得急,可店里又来了要吃米粉的客人,宁绍明要做米粉走不开,赵如月得招呼客人、收钱,还得见缝插针地收拾桌子,也走不开。
只好让正在炸馒头的宁时春先把油锅下的火关了,先去组装蛋糕。
宁时春一直着急起来容易慌了神,有点手忙脚乱的,有一个杯子蛋糕还放错了中间的小料。
幸好宁时秋和宁时夏醒了,也自己换好衣服洗漱过。
出来一看,店里那么忙,他俩都不用问,也不用人说,马上很自觉地带上手套,帮着一起组装蛋糕。
宁时秋虽然比宁时春小,却跟个小老头似的,自带有条不紊的稳重气质。
宁时春站在他身边,也被感染到,很快稳住了情绪,淡定下来,没再出过错。
人多力量大,材料又是提前准备好的,客人要求的十六个杯子蛋糕很快组装好,没耽误他赶车。
随着小学生起床出门,店里的人越来越多,越来越忙。
买杯子蛋糕的人更多了,虽然每个人买的都不如刚刚那个客人多,但是架不住人数多,需求量直线上涨。
宁时秋兄妹俩看店里那么忙,干脆不着急吃早餐了,先在后面帮忙组装杯子蛋糕。
两个人分工合作,速度还挺快,一直忙到将近早读的时间。
店里人少了点,赵如月才给他们一人塞了一个热狗面包和一个杯子蛋糕当早餐,让他们赶紧去学校。
好在宁时秋有自行车,载上妹妹,一路狂踩自行车,总算在早读铃声响起前赶到了教室。
带去的早餐只来得及匆匆啃两口,早读铃声就响了。
店里,宁绍明和赵如月在这个早上,久违地再次感受到了,当初开业第一天,集日撞上学生返校日的累。
赵如月喝了一口水,一早上嗓子说话都说得有些沙哑了:“得亏今天不是初中生返校的日子,要不然我们今天能累到腿抽筋!”
他们给杯子蛋糕的定价高了点,还以为杯子蛋糕就算受欢迎,买的人也不会那么多。
“镇上人现在那么有钱了吗?竟然给孩子那么多零花钱,”宁时春想起那些小学生给钱那架势,还有点不真实感,“以前我小时候,一个星期的零花钱都不见得能有五毛,就算兜里有个几毛钱,也不一定舍得这么花。”
宁绍明听到宁时春的话,端着一杯放了胖大海的水,走出厨房,递给赵如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