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英小说

精英小说>攻略未婚夫的门客(重生)晋江 > 110120(第11页)

110120(第11页)

冬日打仗,火油和衣物是军需的关键,此外,粮草、兵械、药物等消耗品也占了开支的大头。

按最初与沈众商议的数目,用上她封存在转运司仓库里的三十多万两,一个月内能备齐送入前线。

然而,霍巡开口就要她准备双倍的物资——这就不止是银子的问题,就是把河东河北两路掏空,一时也筹措不出那么多物资来。

倘若从内地其他各路调配物资,那路上的运输又是一大笔费用。

彭相正为她擅留了七十万河东税银的事怄气,那老狐狸肯定不会轻易再从国库支使银子出来给她。

徐复祯每日为着这事殚思极虑,原本莹润的腮颊清减了不少,显出尖尖的下颏来。

常夫人只当是官邸的食宿太差,勒令她搬到郡王府去住着,每日让人炖燕窝鸭子、人参鸡汤等滋补膳食给她吃。

徐复祯搬进郡王府后才知道承安郡王非但不管事,还总是偷偷在府里开台听戏。

虽然因着郡王的不管事,转运司几乎由徐复祯说了算;然而她有时还是会觉得不满:倘若郡王有用一点,摊在她身上的担子也不会那么重了!

她起了这样的怨念,有时候便忍不住跟常夫人抱怨。常夫人就时不时跟徐复祯说一些承安郡王的事。

承安郡王是安王的长子,从小就是天潢贵胄,因此养成了一副没心没肺的性子。若说他有什么好处,那便是宽容豁达。

他的头一位郡王妃嫁过来五六年没有诞育孩子,郡王却是一点也不急。后来那位郡王妃家里出事,他也没有休弃的意思,倒是那位谢妃身子不好,又因娘家的事忧思过度,没两年就去了。

又过了两年,郡王才续娶了如今的郡王妃。因此沈珺出生的时候,郡王都快三十岁了。

沈珺要上战场,郡王妃是一百个不许,郡王却什么也没说。他对自己宽容,对别人也宽容。

徐复祯这才知道原来她干娘是承安郡王的续弦。难怪常夫人比她娘大四五岁,她娘又比徐夫人大两三岁,而郡王妃和徐夫人是手帕交,常夫人却要管郡王妃叫大嫂。

对这桩长辈的旧闻,她本来是听过就算了。

然而夜里睡觉的时候,她本来在琢磨粮草的事,却没来由地想起先头那位郡王妃:没记错的话,常夫人说的那位郡王妃好像是姓谢吧?

当时听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姓氏熟悉,如今忽然福至心灵:长兴侯的那个外室不就是姓谢吗?

虽说京城姓谢的人很多,然而,倘若那位外室跟谢妃同是一个谢氏的话,很多事情就可以解释清楚了:

谢氏获罪前是京城显贵,谢氏女极大可能认得长兴侯;

抄家后谢家女眷没为官奴,按本朝律令官奴不能纳为姬妾,所以长兴侯只能让其充作外室;

而徐夫人和秦萧都不想让她探寻这桩陈年往事,就是怕牵扯出来对长兴侯不利。

不过,秦萧未免也太狠辣了。

她起先还以为秦萧跟他爹的外室牵扯不清,怕丑事被撞破才对她的人下手。然而按谢氏的年纪,估计都能当他娘了。

可要真是为了给他爹遮丑——私藏平贞朝的罪眷,放在当下又不是什么很要紧的事。虽然替姑母不值,但她又不会真的去检举长兴侯。秦萧干嘛这么怕她知道?

她心中疑虑更重,然而因为不在京城,她现在也查不了这件事。更何况眼下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。

河东、河北能调拨的物资已经在运往真定府的路上。因为打仗,因此物价奇高,三十多万两银不过才筹措了四成之数。

徐复祯算了一通账:要是她向富庶的淮南路、江南路调集物资,路上运输的花费虽高,然而那边物价低廉,而她要的数目又多,其实算下来不比河东两路的开支大。

到时把这些军需用官船运往河北,再快马送到河东,十日能送到前线。

她又亲自回了一趟京城去找彭相要调令和钱。彭相痛快地给了调令,可提到钱就朝她哭穷,让她自己想办法。

徐复祯干脆自作主张,以朝廷的名义向她那富甲一方的外祖家借钱。

经过一番斡旋,她从常家借到三十万两,其他地方豪强手上借到十万两,又逼着朝廷拿出了二十万两。凑够了筹措军需的银子,还余了十几万两送入河东路转运司。

她又找周诤软磨硬泡,许了他诸多好处,从枢密院拿到秦凤路、河北路各二万人马的调令,命他们即刻前往河东支援。

这桩桩件件事情办下来,虽然累些,其实阻力并不大。

徐复祯发现朝廷并不是支持不起河东打这场仗,只是没有一个掌权者去牵这个头——他们不愿意担责罢了。

这不免使她对朝廷的吏治灰心。彭相当了十年宰相,如今吏治这么黑暗,除去盛安帝的责任,彭相也难辞其咎。

等她完全把持了朝政,第一件事就是抄彭相的家。到时候判他凌迟——好像又罪不至此,判斩首又轻了些。还是判腰斩好,震慑一下那些贪官污吏。

在回真定的路上,徐复祯已经想好了要判彭相什么刑,又要判周诤什么刑,中书门下那两位长官也不能豁免;六部的尚书也各有各的刑责。

这么一想,她心里是痛快多了。

回到真定已是十一月的初十。官署堆叠着许多代州前线的战报,徐复祯拿过来细看,越看眉心越紧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